转知乎:这件事,申通地铁、设计方、生产方加起来至少有99%的锅,站务员最多1%的锅,不能再多了。我相信,只要是涉及安全的,不管你是流水线的、开飞机的、当医生的,都能支持这么一个结论:无论站务员的操作多么错误,站务员单独一个人切除屏蔽门后,没有经过任何(其他人或他自己的)检查确认,车就能立刻自己开走,是非常离谱的一件事。这个车立刻开走,我已经不想讨论设备为什么不报警,站务员为什么违规操作之类的问题了,没什么可讨论的。站务员一定会犯错误,屏蔽门也一定会夹人,这就是整个系统逻辑设计不合理,也没做任何防呆。这就像是你家空气开关跳闸了,你把短路的电器拔掉,那个开关自己就合上了。(感谢评论区置顶的那位童鞋 @MarioXY )我讲三个类似的事故吧。一个数控机床出了问题,卡住了,工程师把卡着的东西掏出来,铡刀瞬间动了起来,把工程师的头切了下来。一架飞机的左侧攻角传感器出了问题,自动驾驶根本不校对右侧另一个传感器的输入,就按左侧传感器的错误数据自动操作飞机,摔了,人死光了。一个护士走到33床边,也不问上面的人是谁,就给他打针,结果那是病人家属而不是病人,药物过敏,死掉了。很好笑是不是?怎么会发生这么蠢的事呢?小编也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这么蠢。请注意,以上三件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业内人士100%听自己的老师讲过。这就是为什么,数控机床为了防止有傻子脑袋还在铡刀下面就单手启动,要双手同时按两个离得很远的按钮;飞机的自动驾驶仪必须校对多个传感器的数值,发现不太可能的数值时要报错,把飞机交给飞行员控制,飞行员也要经常校对左右两侧仪表盘的数据;护士给人打针前要问你叫什么名字,而且必须由病人回答自己的名字,不能问你是不是XXX。性命攸关的时候,发生故障或可能发生故障,一定要多次反复确认,设计多重保险,确保其中任何一处失效,整体仍然有效。发生故障报错,排除后必须手工确认,不能自动开始运行。自从工业化以来我们经历了无数血的教训,这申通地铁,(哔——)怎么就学不会呢???这起事故里,正确的表现应该是:哪怕站务员A就是这么违规操作了,车也不会启动。需要另一个站务员(或车站长)B去确认A的操作正确,由B按下确认按钮,车才能动。而B手里的确认按钮的密码(钥匙)应该在C(调度等高权限人员)手里,或者由C远程授权。航空业有个“笑话”,说拧一个钉子需要几个人?答案是三个,一个人负责拧钉子,一个人看着他拧,一个人确认他拧得没错。这其实不是个笑话,而是为了安全,必须牺牲效率。几百条人命,不能掌握在一个拧钉子的人手里,所以要掌握在互相监督的三个人手里。一个人犯错很常见,但三个人同时犯错不常见。在这件事里,为了行车效率就不要安全了,一个小小的站务员的一个非常简单的错误,就会产生人亡事故,完全是重大设计缺陷,属于系统性风险。会发生这种事故,跟站务员本人的关系非常小。一个正常的设计应该是:只有一个站务员、一个车站长、一个调度、一系列传感器都失效了,才有可能发生人亡事故。我们就不看这件事的操作,看看这个设计还有什么别的风险:a) 屏蔽门夹到了东西,但屏蔽门自己切除了自己,没有给列车停止信号。站务员跑步到紧急停车按钮前,但列车已经自动发车,乘客被拖入轨道死亡。b) 屏蔽门坏了,站务员确实需要切除屏蔽门。但站务员被车门夹住,车门未报警。列车自动启动,将站务员拖入轨道,站务员死亡。c) 屏蔽门没夹住人,但车门坏了,车门夹住了乘客。站务员跑步到紧急停车按钮前,但列车已经自动发车,乘客落入轨道死亡。申通这个风险不是一天两天了,我其实挺好奇的,他为什么到今天才发生事故啊???
上海地铁回应乘车二维码变红:原意是营造春节气氛,现已恢复至原版颜色
昨天看到小宣公众号说11号线俩男人打架,还在想这次怎么没被抓进去,结果…
每次出事都是最没存在感的底层工作人员背锅,领导永远不用背锅,因为不是直接操作人员。所以中国人会拼了命不惜一切代价的向上爬,职业歧视充斥各行各业。
是地铁动了人拉进去的有些视频角度看不出,看下完整的就能推演出来。这事真不能怪老人你也会老,嘴下留德
严谨的说是管理结构责任,整个处理过程就他一人自动化程序缺陷单单怪站务并不合适看视频是远处过去的那一路上他怎么知道具体情况车门车身都没有错误代码提示,比如闪灯他应当是靠肉眼和周围人指示判断情况当他发现问题不是这样,车动了,回头再去按停就晚了无论他是否处理失误,自动化程序少了一个确认按钮必须到指定位置确认解除错误代码,车才可以启动
被打后没还手 报警且不接受调解 要求报警回执 有伤没伤都去做伤残鉴定 跟对方搞到底 一般别人对你动手你没还手不接受调解 对方要拘留的 没听说过在马路上被陌生人无缘无故单方面打了不接受调解打人方直接放走的 记住 不接受道歉 不接受调解 先送对方一个拘留快乐大礼包
当然需要,要不然站在前面被后排的人推下去都有可能,毕竟现在的社会那么多疯子
支持
目前看,即使地铁无人驾驶,驾驶仓还需要一个驾驶员,处理紧急情况